打造多学科合作救治平台 为危重症新生儿保驾护航
引言: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啼哭、与孩子进行第一次眼神交流的时候相信是所有父母最激动、幸福的时刻。但是,出生过程本身却有可能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最危险的一次经历。出生时,机体需要立即进行一生中最大的生理调整。文献数据显示超过90%的新生儿几乎不需要任何帮助即能非常顺利地完成从子宫内到子宫外的一次生理调整,而其余10%的新生儿出生时是需要帮助的,如果这些新生儿出生时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造成的问题可能持续终身,甚至危及生命。
近日,由我院产科、新生儿室、手术麻醉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及超声科组成的多学科抢救团队成功抢救了一名先天性胸腹腔大量积液的新生儿。
产妇曾在妊娠33周时于我院行产检,B超提示胎儿胸腹腔大量积液,建议前往上级医院就诊。但患者未遵医嘱,并在36+3周妊娠临产时选择了在我院进行分娩。我院产科接收到这名重症病人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好了应对产妇及胎儿分娩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风险的准备,并提前通知新生儿室参与新生儿急救的准备。
病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新生儿室官志清副主任接到紧急会诊通知后,立即赶到并进行了胎儿病情分析,喉镜、气管插管、复苏皮囊、吸痰管等新生儿复苏急救用物均处于备用状态,同时通知手术麻醉科、超声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到达分娩现场做好相应配合,腰穿包、胸穿包、穿刺针、床旁B超机同时处于备用急救状态。
2019年2月14日14:37分,产妇以头位阴道分娩,胎儿头部娩出后,因大量胸腔腹腔积液导致肩和躯干娩出出现困难,在助产士和产科医生的通力配合下才终于使胎儿全部娩出。分娩过程中,因过大的压力导致羊水喷涌而出,在一旁待命的医护团队被羊水溅了一身,大家全然不顾,立即投入到新生儿的急救工作中。
对于一个有大量胸腔腹腔积液的胎儿来说,出生后建立有效的呼吸是存活的关键。胎儿娩出后全身皮肤青紫,无肌张力,无呼吸及哭声。官志清副主任判断需立即行新生儿气管插管术并配合胸外心脏按压,但由于患儿的声门紧闭,给气管插管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幸而在手术麻醉科的协作下,成功为患儿气管插管,患儿终于有了微弱的自主呼吸。由于大量的胸腔积液导致肺不张不能完全解除,故需立即在B超引导下行胸腔穿刺和腹腔穿刺。在超声科医师配合下,官志清副主任同泌尿外科、胸外科医生共同配合,当即就给患儿抽出了60ML胸腔积液和120ML腹腔积液,此时心电监护显示患儿心率120-130次/分,氧饱和明显上升,肌张力恢复,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1.5MM,对光反射存在,至此,患儿的初步救治获得成功,为患儿的进一步救治赢得了时间。
多学科合作下抢救危重症新生儿,既是新生儿救治中心的要求,也是我院新生儿急救中心努力的目标,这次全院多学科合作抢救该新生儿的成功,是我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又一证明。
链接:
自2016年红花岗区新生儿急救中心在我院成立以来,我院为急危重症新生儿开辟绿色通道,并不断完善和细化新生儿救治管理制度、救治流程、救治规范、危险防范、院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保障救治通道的通畅、救治流程的科学、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该中心将为红花岗及周边地区广大新生儿提供安全、高效、全面的医疗与护理服务,在积极应对全面二孩政策、确保母婴安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实际行动中,我院妇产科和新生儿室将共同继续努力,为广大新生儿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做好急危重症新生儿生命的“堡垒”和“屏障”。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